營業秘密法因應

前言

        政府為了保障企業營業秘密,制定了營業秘密法。營業秘密法所定義的營業秘密必需包含三個要件,秘密性、經濟價值以及做到合理的保護措施,尤其對於合理的保護措施要求相當嚴謹。近幾年營業秘密的訴訟有增加的趨勢,而在台灣有八成營業秘密訴訟無法成案,都是因為沒有做到合理保護措施!!另一部分的企業擔心營業秘密外洩事件審理期間遭受到二次洩漏,而放棄訴訟的途徑。
        政府訂定了營業秘密法保障企業的營業秘密,但在營業秘密法的規範中,企業如何對營業秘密做到合理的保護措施,以及當營業秘密外洩事件發生時企業如何舉證,將是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是當營業秘密必須要和外部協力廠商交換離開企業內部時,營業秘密的保護措施和洩漏時的舉證更是難上加難。
FinalCode對於營業秘密法中營業秘密的保護措施,以及營業秘密不慎洩漏後的舉證和後續的防堵措施有獨特的功能和做法,包括:

  1. 檔案操作權限管控 – 可限制特定授權使用者才能開啟受保護的檔案,並管控授權使用者對檔案操作權限,如管控檔案內容複製、修改及列印……動作。
  2. 追蹤檔案使用狀況 – 檔案擁有者可透過FinalCode中央管理主控台,查看受保護的營業秘密被使用的情況。
  3. 遠端刪除檔案 – 檔案擁有者可透過FinalCode中央管理主控台,遠端刪除已經外發到企業外部受保護的檔案。
  4. Folder Security – 保護企業內部File Server,防止不同部門間檔案非法存取,部門主管也可掌控部門資料夾中的檔案被使用情況。當有同仁離職時,更可遠端刪除離職同仁對於檔案存取權限。

使用情境

強化企業對於營業秘密合理保護措施

  1. 企業將重要的資料存放在File Server集中管理,透過Windows存取權限設定,僅允許各個部門的使用者
    存取各自部門資料夾中的檔案。
  2. 各自電腦中的重要資料存放在電腦中讓其人難以輕易看到的位置,並設上電腦密碼防止他人輕易接觸到電腦中重要資料。
  1. 1. Windows僅可管控資料夾存取權限,無法管控資料夾中的檔案操作權限。
  2. 2. 內部不同部門同仁透過其他方式如:Email檔案傳送,依舊可以取得不同部門的機敏資料。
  3. 3. 離職同仁可能將公司內部機敏資料攜離公司。
  4. 4. 電腦中的機敏資料可能因為電腦遺失,機敏資料依舊外洩。
  1. File Server管控
    • 透過Windows存取權限設定,僅允許各個部門的使用者存取各自部門資料夾中的檔案。
    • 檔案上傳到資料夾中透過FinalCode Folder Security自動保護,限制不同部門使用者無法開啟其他部門的檔案。
  2. 限制檔案存取權限
    • 限制不同部門對於檔案的存取權限,防止使用者對於檔案非法操作。
    • 同仁離職時可透過FinalCode中央管理主控台,遠端將檔案刪除。
  3. 本機電腦資料夾保護
    • FinalCode設定本機電腦資料夾保護,限制特定的使用者才能開啟資料夾中的檔案。
    • 電腦不慎遺失時,透過FinalCode中央管理平台將受保護的資料遠端刪除,防止機敏資料外洩

掌握營業秘密遭竊的證據及補救措施

  1. 設法開始收集證據進行法律行動,透過律師發函要求競爭對手銷毀受侵害的營業秘密。
  1. 當企業發現競爭對手取得營業秘密並開始進行營利行為時,對企業的損害已經造成。
  2. 透過律師發函或是檢察機關要求對方刪除受侵害的檔案,需要時間冗長且有可能讓競爭對手透過其他方式竊取檔案中的內容。
  1. 機密擁有者使用FinalCode保護機密檔案,授權合作夥伴可以讀取受保護的機密檔案,但限制合作夥伴對於機密檔案的權限。
  2. 機密擁有者可透過FinalCode中央管理主控台查看機密檔案被使用的情況,當有非經授權的使用者開啟受保護的檔案時,系統將自動通知檔案擁有者。
  3. 當機密檔案流入競爭對手手中時
  4. 使用FinalCode禁止非經授權的使用者開啟受保護的機密檔案。
  5. 當受保護的機密檔案被非法存取時,系統會將檔案自動刪除。

防範營業秘密二次洩漏

  1. 企業發生營業秘密糾紛訴訟時,必須將營業秘密交付給檢調相關人員。
  2. 營業秘密受到侵害或是營業秘密訴訟結束後,企業可要求取得營業秘密相關對象刪除相關的營業秘密檔案
  1. 企業在營業秘密訴訟期間必須將相關的營業秘密交付給檢調相關人員,但無法掌握營業秘密被使用的情況。
  2. 企業要求營業秘密訴訟結束後,取得營業秘密相關對象刪除相關檔案時,無法確實掌握檔案已經被對方刪除。
  1. 機密檔案在訴訟期間交付給檢調相關人員,透過FinalCode限制僅與訴訟案件相關的檢調人員可以開啟檔案,並限制檔案的操作權限。
  2. 非法取得機密檔案的競爭對手開啟受保護的機密檔案,檔案將被系統自動刪除。
  3. 訴訟結束後,機密檔案擁有者可透過管理介面刪除受保護的機密檔案。